中药,是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的瑰宝,其独特的药效一直以来都深受国民信赖,但加上与之齐名的苦涩口感,又不得不让人“又爱又恨”。
孔子曰:“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”。对于生活中人们常说的药苦,由于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通常包括了生物碱、黄酮和枯类等物质,但在传统中药理论中,这恰恰是体现了中药独特的药性,即清热泻火、燥湿降逆!
中药汤剂往往是由多种药材经过精细的配伍和炮制而成,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药效和药性。而“糖”在中药理论中属于药食同源之品,不同种类的糖药性各不相同,如饴糖、赤沙糖性温,冰糖、白沙糖性平。如果随意给中药加糖,可能会破坏原有的药物配伍和药效平衡,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。除此之外,一些特殊人群也不宜吃糖,如糖尿病患者、肥胖患者等,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控糖。因此,服用中药汤剂不建议加糖。如确需加糖,请一定要遵循医生或药师的指导。
在这,小编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可以减轻中药味苦的服药秘诀!
要点一:掌握含咽部位
人的味觉受体主要分布在舌尖、舌侧和舌根,所以药液入口后,最好迅速含贮于舌根,自然咽下,或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顺势咽下。这样就能尽可能减少苦味成分与苦味受体的接触,从而减弱苦味的感觉。
要点二:加快服药速度
实践证明,一小口一小口去抿,不仅不会缓解中药的苦味,反而使得中药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更长,加重中药带来的苦感。因此,一口气喝下汤药是减轻苦味的好办法。
要点三:控制服药温度
味觉感受的强弱与温度有关,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使得苦味更加明显!在名医张仲景编撰的《金匮要略》中就有记载,汤剂的温度控制在 25℃-36℃时,既不会让中药的药效流失,还可以减弱苦味的感受。而现代的服药指导中,大部分中药汤剂的常规服用方法为温服。因此,在服用汤药前,可以将熬好的中药液放置几分钟,使药液温度降至温热、不烫嘴时再服用。需要注意的是,关于温服的具体温度科学界并无准确的定义,对温度的感知也因人而异,此处可以参考生活中常说的温水温度,通常在 25℃-40℃。
要点四:饮用适量温水
服用中药汤剂后,如能立即喝一杯温开水,可减少药液在口腔内的残留减轻药液的苦味,同时还能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。
以上服药小秘诀,虽然不能消除中药的苦味,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药带来的苦味感受,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。
当然,如果您有更多健康困惑,不妨致电我院疼痛康复科(中医康复科),联系电话0757-86830115;或线下前往我院康复科门诊进行相关咨询。